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

右通廣內,左達承明。

右通廣內,左達承明。
既集墳典,亦聚群英。

譯文】
右面通向用以藏書的廣內殿,左面到達朝臣休息的承明殿。
這裡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,也聚集著成群的文武英才。

【釋義】
右通廣內,左達承明。

這兩句話是描述西京長安皇宮裡面的建築,向右通廣內殿、往左達承明殿。
上古時代沒有高大的宮殿建築,殷商的遺址上至今也沒有發現瓦片,甚至禹王住的所謂宮室,也是半地穴式的,出入口有兩級的土階,屋頂都是茅草的,就是《詩經》中描寫的“茅茨土階”。直到戰國時代的遺址上才發現了空心磚,還是用於墓穴,住人的房子還是用乾打壘的土牆。

秦始皇開始大規模地營造宮殿,像被項羽一把火燒了三個月的阿房宮。漢朝的長安城裡面有著名的“漢三宮”:長樂宮、未央宮、建章宮。
曹植、曹子建的詩文裡面,就有一篇賦專門描寫建章宮多麼的豪華。劉邦就住在長樂宮,未央宮是在西元200年的高祖七年,由丞相簫何主持修建的,營造得極為豪華。建章宮的規模更為龐大,殿宇樓閣林立,號稱千門萬戶,宮殿比未央宮還要高大。僅東西兩個觀闕就有20多丈高。

《三輔黃圖》這部漢朝的著作中就描寫,“建章宮中,西則廣內殿”,“未央宮有承明殿”。建章宮右通廣內殿,未央宮往左去就是承明殿。古代東為右,西為左,上為南,下為北,與西洋地圖相反。廣內殿是皇帝收藏圖書典籍的地方,承明殿是皇帝會見文武大臣的地方。

這幾句話連起來的意思,就是:
文武百官上堂入殿,
帽子不停地轉動,好像滿天的星斗。
建章宮右面通向藏書的廣內殿,
未央宮左面到達群臣聚集的承明殿。

既集墳典,亦聚群英。

“既集墳典”說的是廣內殿,因為它是收藏圖書的地方,收藏了古今的圖書典籍。

“亦聚群英”說的是承明殿,承明殿既然是皇帝接見文武百官的地方,所以承明殿裡亦聚群英,文武百官、群英薈萃。

墳指的是三墳,典指的是五典。三墳指的是三皇,即伏羲氏、神農氏、黃帝的著作;典指的是五帝:少昊氏、顓頊氏、帝嚳、堯、舜,記載五帝事蹟的書,叫做五典。
三墳五典是中國最古老的書,早已經失傳了。墳的本義是指高大的土堆,不是說死人的墳頭是墳。人死了埋在一個地方,要弄一個標記,防止以後再來掃墓找不到了,就在地上堆一個土堆,叫做墳頭,但這並不是墳的本義。

清朝乾隆年間,有一個才子,叫袁枚、袁子才,詩作得相當好。袁枚中過進士,做過兩任知縣,他把《紅樓夢》裡邊描寫的大觀園,也就是南京隋織造的隋園買了下來,重新裝修以後住在裡面。他在隨園門口掛了一副楹聯。上聯是,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;下聯是,斯人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。八索就是八卦,九丘是九洲的洲志。當時還有一位才子趙翼,也是很有名的詩人和史學家。他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“書到今生讀已遲”,這輩子再讀書其實已經晚了,這輩子用的是上輩子讀的書,你這輩子讀的是給下輩子準備的。

趙翼看到了這副對聯,很不服氣。三墳五典早已絕跡,孔老夫子都不一定讀過。你袁枚口氣太大了,得修理修理他。於是拿了自己的名帖來訪袁枚。剛好袁枚不在家,管家很客氣地招待趙翼,並問有什麼事。趙翼說我也沒什麼事,只是來借兩部書看。管家問借什麼書,他說,三墳五典就可以。袁枚回來聽說此事,知道趙翼是來找麻煩的,趕快叫人把門口的對聯摘了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