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

張浚 孟珙 李存進 樊若水

張浚

【原文】
紹興中,虜趨京,所過城邑,欲立取之。會天大寒,城池皆凍。虜籍冰梯城,不攻而入。
張魏公在大名,聞之,先弛①濠②魚之禁,人爭出取魚,冰不得合,虜至城下,睥睨久之,歎息而去。

【注釋】
①弛:放鬆。
②濠:護城河。

【譯文】
宋紹興年間,金人進逼京城,他們所經過的城邑,都立即被攻佔。這時正好是冬季大雪,護城河水都已經結冰,金人憑藉凝結的冰層就可以攀城,因此不費吹灰之力就能進入城中。
魏國公張浚在大名,聽說金人用這種方式來攻佔城邑,就下令取消了原先禁止百姓在護城河中捕魚的禁令,於是百姓們爭相鑿冰捕魚,護城河的冰層始終沒有辦法凍結堅固,金人來到城下,看了很久,只好歎息著離開了。

孟珙

【原文】
孟珙攻蔡①。蔡人恃柴潭為固,外即汝河。潭高於河五六丈,城上金字型大小樓伏巨弩,相傳下有龍,人不敢近。將士疑畏。
珙召麾下飲酒,再行,謂曰:“此潭樓非天造地設,伏弩能及遠,而不可射近,彼所恃,此水耳。決而注之,涸可立待。”
遣人鑿其兩翼,潭果決,實以薪葦,遂濟師,攻城克之。

【注釋】
①孟珙攻蔡:宋理宗紹定五年(1233年),孟珙、江海率兵赴蔡,與蒙古軍會師。十二月,破蔡外城。次年,破蔡,金哀宗自殺,金亡。

【譯文】
宋朝時孟珙攻打蔡州,當地人憑藉柴潭險要的地形,據潭固守。柴潭的週邊就是汝河,潭底比汝河的河面要高出五六丈,城上有座金字匾額的城樓,城樓上設置有巨大的弓弩。柴潭水非常深,相傳裡面有龍潛藏,人們不敢輕易接近,孟珙的手下也對這個傳說心生畏懼。
孟珙宴請各位將領,酒過三巡之後,孟珙說:其實這座潭樓不是天險,樓臺上的巨型大弓弩,只能遠射,而不能近射,敵人所憑藉的只是這潭水。如果我們能夠將潭水決開引入汝河之中,那麼就可以等待潭水乾涸。”
於是派人從潭水的兩側鑿開一條水道,將潭水引入汝河中,再在乾涸的潭底鋪上木柴、葦草,於是全軍安然渡潭,攻打下城樓。

李存進 樊若水

【原文】
晉副總管李存進①造浮梁②於德勝。
舊制浮梁須竹笮、鐵牛、石囷。存進以葦笮維巨艦,系于土山巨木,逾月而成。浮梁之簡便,自存進始。
唐池州人樊若水,舉進士不第,因謀歸宋。乃漁釣于採石江上③,乘小舟,載繫繩維南岸,疾棹抵北岸,以度江之廣狹。因詣闕上書,請造浮梁以濟。
議者謂江闊水深,古未有浮梁而濟者,帝不聽,擢若水右贊善大夫,遣石全振往荊湖,造黃黑龍船數千艘。又以大艦載巨竹絙,自荊渚而下,先試於石碑口。移置採石,三日而成,不差寸尺。

【注釋】
①李存進:唐末晉王李克用之養子。後唐莊宗時官招討使,戰死于陣。
②浮梁:浮橋。
③採石江上:採石磯一帶的長江。採石,在今安徽當塗北,歷代為兵家要地。

【譯文】
後樑時期,晉國的副總管李存進,在德勝建造了一座浮橋。
原先建造浮橋的方法是用竹索、鐵牛(沉在水中綁竹索用)、石囷(放在岸上固定竹索)。李存進卻讓人用葦索綁在巨船上,然後固定在土山的大樹上面,一個多月就把浮橋造好了。這種簡便的浮橋的造法就是由李存進開始的。

南唐池州人樊若水參加進士考試落榜之後,想投降宋朝,他先假裝在採石一帶的江面上釣魚,劃著小船,先把繩索系到南岸,然後急調船頭劃向北岸,往返著測量江面的寬窄。接著再上書宋太祖請求建造浮橋。
有人批評他說,江面這麼廣闊,江水又深不可測,自古以來從來沒有人請求建浮橋渡江的,太祖卻沒有聽這些意見,而是擢升樊若水為右贊善大夫,派石全振前往荊湖,監督建造黃黑龍船數千艘。又用巨大的船艦裝載巨竹,從荊湖順流而下,先在石碑口嘗試著搭建浮橋。再在採石搭建浮橋,三天之內全部建造完成了,寬窄竟然一尺一寸也不差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