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戎
【原文】
王戎年七歲時,嘗與諸小兒遊,矚見道旁李樹,有子扳折,諸小兒競走之,唯戎不動。人問之,答曰:“樹在道旁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”試之果然。
〔評〕許衡①少時,嘗暑中過河陽,其道有梨,眾爭取噉之,衡獨危坐樹下自若。或問之,曰:“非其有而取之,不可。”曰:“人亡世亂,此無主矣。”衡曰:“梨無主,吾心獨無主乎?”(邊批:真道學。)合二事觀,戎為智,衡為義,皆神童也。
【註釋】
①許衡:元時著名學者,博學多才,慨然以道為己任。
【譯文】
晉朝人王戎七歲的時候,有一次和同伴玩遊戲,看到路旁有棵李樹果實累累,同伴們都爭相攀折,唯有王戎留在原地不動。有人問他原因,他回答說:“李樹就種在路旁,往來的路人竟然沒有人摘採,可知李子一定是苦的。”眾人不相信,嘗後證明王戎所言不虛。
〔評譯〕元朝人許衡年輕時,曾經在夏天經過河陽,路旁有棵梨樹,同伴們都爭相摘食,只有許衡獨自坐在樹下乘涼。人們問他原因,許衡回答說:“梨不是我的,就採摘果實,不可以。”人們說:“現在兵荒馬亂,這是沒有主人的梨樹。”許衡說:“梨沒有主人,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?”(邊批:這是真正的道學。)從王戎和許衡的故事來看,王戎不摘梨是因為聰明,許衡不吃梨是因為行為處世堅持自己的原則,這兩個人都是神童。
曹沖
【原文】
曹沖,自幼聰慧。孫權嘗致①巨像於曹公。公欲知其斤重,以訪群下,莫能得策。衝曰:“置像大船之上,而刻其水痕所至,稱物以載之,一較可知矣。”衝時僅五六歲,公大奇之。
【註釋】
①致:贈予。
【譯文】
曹沖從小聰明。有一次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,曹操想知道大像有多重,問遍所有官員都想不出秤大象的方法。一旁的曹沖突然說:“不如把大象牽到船上,刻下船身吃水的水痕,再換載其他已知重量的物品,等船身吃水到原來水痕時,就可算出大象的重量。”當時曹沖只有五六歲,曹操聽了十分驚奇。
懷丙
【原文】
宋河中府①浮梁②,用鐵牛八維之,一牛且數萬斤。治平中,水暴漲絕梁,牽牛沒於河。募能出之者。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,夾牛維之,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,徐去其土,舟浮牛出。轉運使③張燾以聞,賜之紫衣④。
【註釋】
①河中府:今山西永濟。
②浮梁:浮橋。
③轉運使:官名,掌軍需糧餉、水陸轉運。
④紫衣:唐以後,朝廷以賜僧人紫色袈裟表示榮寵。
【譯文】
宋朝時河中府曾經建了一座浮橋,並鑄了八頭鐵牛來鎮橋,一頭鐵牛的重量有上萬斤。治平年間河水暴漲,沖毀了浮橋,鐵牛也沉入了河底。官員招募能讓鐵牛浮出水面的人。有個叫懷丙的和尚用兩艘裝滿泥土的大船,將鐵牛固定在中間,用鉤狀的巨木鉤住牛身,然後慢慢地除去兩船中的泥土,船身的重量減輕,自然就會浮起來,連帶也將鐵牛鉤出了水面。轉運使張燾聽說之後,賜給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表嘉獎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