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一講中,我們留了作業,希望大家悟什麼是心?有沒有悟出來呢?我當初悟這個心字,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,可費了苦心了。恍然大悟以後,才明白了什麼叫修行,才真正腳踏實地,不再好高騖遠了。
現在告訴諸位,不要驚訝。什麼是心?念頭就是心,平常稀鬆吧!不下功夫,你想破頭也出不來這個答案,即使你想到了,也不敢肯定地說念頭就是心。
當然這個心,還不是《楞嚴經》中“七處征心”的心,那個心指的是人的本體,叫做“心性”。
心性之心是宇宙的本體,是形而上的道。形而下的心,說的是人的心理活動,是念頭、心念的生滅。說“人心險惡”是說人的心念兇險,惡念不斷;“人心貪婪”是說人的貪欲念頭不絕。
佛法說的“心生則種種法生,心滅則種種法滅”,說的統統都是念頭。有念頭就現出這個物質世界,這是有為法;停止了這個念頭,物質世界就消失了,進入無為法。
總之,念頭就是人心,統稱為心念。所以中國文化中所說的心,既不是心臟,也不是大腦,而是人的念頭,它是人一切心理活動的要素。心之所發就是念之所動,就是意念,簡稱為意;心之所往就是念之所聚,念聚就是志。
念頭忽生忽滅,如夢幻泡影,根本控制不了。心意志都很難控制,學打坐的一上來就學空雜念,你就上當了,一輩子也空不了。因為念頭本身就是空的,沒有實體,忽生忽滅。不去理睬它,反而沒有了,就是如此奇怪。
因此在這六個字中,最好入手的只有第一組的“性情神”。神是生命活動的表現形式,精化氣、氣化神,是自然的過程,我們暫不去管它。性是人心理活動的本體,是中樞,是常住不動的,但是沒有形質,看不見摸不著,對它也沒辦法。我們能做的就只有從情一字入手,所以子思才告訴我們:“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”,這是最理想的狀態;“發而皆中其節謂之和”,則是不得已而為之。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、情緒,不動性,才是我們修心修身的根本大法。
今天這一講,我們開始討論《千字文》的第三部分。這一部分講述了與上層建築,也就是國家、政權、政治、政令等有關的內容,最後用幾句話讚美了祖國遼闊的疆域,壯麗的山河和秀美的景觀。這一部分內容,行文流暢、語言優美、氣勢磅礴,如能隨文入觀地讀去,實在是一種真善美的教育和享受。
1 則留言:
这个心的解释很好。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