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

學優登仕,攝職從政。

學優登仕,攝職從政。
存以甘棠,去而益詠。

【譯文】
學習出色並有餘力,就可走上仕道做官,擔任一定的職務,參與國家的政事。
召公活著時曾在甘棠樹下理政,他過世後老百姓對他更加懷念歌詠。

【釋義】
學優登仕,攝職從政。

“學優登仕”是引用《論語•子張篇》裡“學而優則仕”一句話,但這僅僅是子夏說的半句話。完整的句子應該是“子夏曰:仕而優則學,學而優則仕”。我們與他人討論問題,一定要允許別人把話說完,只聽了半句話就大放厥詞,批評孔子宣揚“讀書做官論”,不是無知又是什麼呢?後世對此句話的理解,幾乎都是“學習成績優秀的人做官”。但是書讀得好的人,十之八九是書呆子,這樣的人怎麼能做官呢?子夏是孔子的學生,所謂的“七十二賢”之一,不會連這麼淺顯的道理也不明白。那麼,子夏為什麼說“學而優則仕”呢?

中國上古時期,選拔人才的方法是取士,在十個青年中選一個優秀的出來,就叫做“士”。士字不是上十下一嗎?被挑選出來的士,由國家出錢進行再培訓,學禮法、學政策、學法規等政事。培訓完成以後,再挑選優秀的士子出來為人群服務。這時的士加個“亻”旁,叫做“出仕”,也就是放出去做管理工作。哪裡是學習成績優秀就可以做官如此簡單呢?做官政績好的人,又被選拔出來再培訓、再提升,就是“仕而優則學”。

我們讀歷史瞭解到,在科舉制度盛行的封建社會,即使是狀元、榜眼也不過是進翰林院任職而已,至於做官行政,則要先從最基層的知縣開始做起,一點點積累經驗。就是這七品芝麻官也要經過候選、後補多道手續才能撈著,終身不得官做的人多得很。

“攝職”是先給一個代理官職,攝是輔助、佐助的意思。從政是參與政事的討論與處理。這裡的意思很明確,即使是學優登仕的優秀人才,也還是要從見習、代理等職位開始做起。誰敢把天下的治權,交給一個沒有經驗的毛頭小子呢?

存以甘棠,去而益詠。

一旦“攝職從政”以後,就要像周召伯那樣,人雖然死去了,但百姓永遠懷念他。“甘棠”就是現在的棠梨樹,也叫杜梨樹,這個典故出自《詩經•召南•甘棠》篇。

周召伯,姓姬,名奭,是周文王之子,周武王同父異母的兄弟,曾幫助武王伐紂。武王建立周朝以後沒有幾年就病故了,兒子成王繼位。成王才十四歲無法主理國事,就由他的叔叔周公旦協助理政。朝中的反對派就聚集在召伯身邊形成另外一股力量,召伯雖非文王嫡出,但還是與周公一起共同輔佐成王理政。召伯巡視南方的時候,曾在一棵高大的甘棠樹下休息、理政,後人因為懷念召伯,一直不忍心伐掉這棵甘棠樹。

《詩經》中唱道:“蔽芾甘棠,勿翦勿伐,召伯所茇。”意思是“甘棠樹啊高又大,不能砍啊不能伐,因為召公曾休息在這棵大樹下”。後世就用“甘棠”一詞,指代為官者的政績與遺愛。

自古以來,這棵甘棠樹到底在哪裡一直不確定。最近有資料證實,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有個“上甘棠村”,村人多姓周,據傳是宋儒周敦頤的後裔。據上甘棠村明代的族譜,《永明周氏族譜》所載:“吾甘棠,召公駐節過化之鄉”,證明了召伯是在巡視湖南的時候,在此甘棠樹下休息。“去而益詠”的意思是說,周召伯雖然離去了,但百姓卻越發歌頌他、懷念他。

用白話翻譯這兩句話,大概意思就是:
學問優秀的能夠出仕做官,
有機會行使職權參與政事的處理。
周人懷念召伯的德政,留下甘棠樹不忍砍伐,
召伯雖然離去了,但百姓卻越發歌頌他、懷念他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