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

俊乂密勿,多士寔寧。

俊乂密勿,多士寔寧。
晉楚更霸,趙魏困橫。

【譯文】
能人治政勤勉努力,全靠許多這樣的賢士,國家才富強安寧。
晉、楚兩國在齊之後稱霸,趙、魏兩國因連橫而受困于秦。

【釋義】
俊乂密勿,多士寔寧。

正是由於以上這些仁人志士的勤勉努力,國家才得以富強安寧。

俊乂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人才,在古代“千人之英曰俊,百人之英曰乂”。一百個人裡挑出來一個精英叫乂,一千個人裡挑一個出來的叫俊,《尚書•皋陶謨》裡有“俊乂在官”的話。
密勿是勤勤懇懇的意思,《漢書•劉向傳》裡有“密勿從事”一句話。

“寔寧”的寔字,現代簡化字將其等同於“實”字,但兩個字並不完全相同。實字的繁體形“實”是會意字,從宀、從貫。宀代表房屋,貫代表貨物,以貨物充於屋下為實。因此實的本義是財物糧食充足、富有,引申義是真實、確實。
“寔”是通假字,既通“實”字,也通“是”字,此地的“寔”就是代詞,通“是”字,有茲、此的意思。

“多士寔寧”的意思就是,天下賴此多士以寧,這句話語出《詩經•大雅•文王》“濟濟多士,文王以寧”。如此眾多的能人志士、如此眾多的英雄豪傑,正是依靠了他們,國家才得以富強安寧。

總結以上六句話的意思,就是:
春秋時期,齊桓公多次糾合諸侯,
救濟弱小的國家,扶持將要傾倒的周王室。
漢惠帝做太子時靠了商山四皓,才倖免被廢黜,
商君武丁因夢境所感而得賢相傅說。
這些人物才能出眾,勤勉努力,
正是依靠了這樣的賢士,國家才得以富強安寧。

晉楚更霸

五霸的頭一名是齊桓公,第二位就是晉文公了。孔子對這二位的評價是:“晉文公譎而不正,齊桓公正而不譎(《論語•憲問》)晉文公的經歷非常坎坷,因家庭變故在外流浪19年,飽嘗人間冷暖。所以他的為人處事,用詭詐計謀的時候多,譎就是詭詐。齊桓公就不是這樣,世家貴族出身,為人處事都有紳士的派頭。

晉文公,名重耳,為晉獻公之子。因獻公寵愛驪姬,殺太子申生,他在外避難十九年,後借秦穆公之力回國即位,時年已經62歲了。
在位期間,他重用有才幹的趙衰、狐偃等人發奮圖強,國力日益強盛,出現了“政平民阜,財用不匱”的局面。
同年,周王室發生內亂,周襄王逃出避難。晉文公利用這一機會興兵勤王,護送襄王回國,提高了晉在中原諸侯中的威望。
晉國在晉文公時代達到鼎盛,極盛時的晉國據有山西中南部、河北南部、河南西北部和陝西的一部分。
直到春秋末期的“三家分晉”,才有趙韓魏躋身戰國七雄之列。
西元前632年,晉楚兩國為奪霸主地位在城濮大戰,楚國戰敗,晉文公當上了霸主。

五霸之中的楚國地域最廣、人口最多、物產最豐,所以發展很快。在春秋時代,歷史資料裡留下了170個國家的名字,楚一國就先後吞併了170個國家中的40個。

西元前614年楚莊王繼位,執政三年,不發號令,終日郊遊圍獵,沉緬聲色。伍參請猜謎語“有鳥止於阜,三年不飛不鳴,是何鳥也?”莊王答:“三年不飛,一飛沖天;三年不鳴,一鳴驚人!”
西元前611年,楚國發生災荒,戎人騷擾,附屬的庸國、麋國勾結百濮叛楚。莊王集中力量伐滅威脅最大的庸國,又吞併了麋國控制住局面。
此後,又極力整頓內政,任用賢才,厲行法治,加強兵備,使楚國出現一派國富兵強的景象。

西元前597年,楚莊王率領大軍攻打鄭國,晉國派兵救鄭,在邲地(今河南鄭州市東)與楚國大戰,晉國慘敗。西元前594年冬,楚魯蔡秦等十四國在蜀(今山東泰安西)開會結盟,正式推舉楚國主盟,楚莊王遂成為稱雄中原的霸主。

西元前591年,楚莊王因病逝世,歸葬紀南城郊。其兒子審繼位,稱楚共王。楚王墓、樊妃墓在今江陵城西北。郢城內原有莊王廟,今已廢。

趙魏困橫

“趙魏困橫”講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說客蘇秦、張儀所實行的合縱和連橫的策略。
蘇秦、張儀與孫臏、龐涓都是戰國時代人,同是鬼谷子王詡的學生,而且是肄業,即沒有正式畢業的學生。
孫臏、龐涓走了軍事路線,蘇秦、張儀走政治路線。半吊子學生本領都如此,可以想見鬼谷子的本領學問得有多大。

蘇秦第一次的遊說失敗,回來後“頭懸樑,錐刺骨”苦讀姜太公的《陰符經》,研究三略六韜等謀略學,一年以後再次出山。這次他改變策略,先從弱小的國家開始遊說,說動了趙王、燕王,燕國更是提供他全部活動經費。最後連南方的楚國也被說動,結果是“並相六國”,當了六國的輔相。
蘇秦提出“合縱”戰略,就是六國聯合起來共同防禦秦國,秦國敢犯任何一國,六國一起上。他提出的“合縱”戰略受到普遍歡迎,六國都把副宰相的位置空著留給蘇秦。
合縱的結果是“秦人恐懼,不敢窺兵於關中,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”(《戰國策》)。蘇秦後來在齊國被人刺殺而死,其弟蘇代、蘇厲繼續他的路線。

六國合縱之後,秦國處於長達十餘年的四面圍困之中,秦惠文王很想改變這一局面,但苦無良策。就在這時,張儀拜會了秦王,陳述了“近交遠攻、遠交近攻”的連橫破縱之策,秦王聞而心悅,肅然起敬,特拜張儀為上卿。

張儀是魏國人,本是蘇秦的同學。他胸懷大志,審時度勢,善於通過權變立於不敗之地。
張儀的連橫策略認為,國與國之間應該和平友好,誰也不要侵犯誰,大家聯合起來對付一個假想敵是不可取的。這樣既不友好,而且是逼著秦與六國為敵。

六國被張儀連勸帶哄地說服了,都與秦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,就像二戰前的歐洲國家與跟希特勒簽訂友好條約一樣,蘇秦的“合縱”就被拆散了。
秦國隨之採取遠交近攻、各個擊破的策略,滅了六國,統一了天下。秦惠文王曾禦詔“張儀為秦建功樹勳如天之覆地之載,日月常昭,永著千秋”,封張儀武信君、采邑五城。

“連橫”實施以後,秦國首先打擊趙、魏,因為趙魏距離秦國最近,所以說是“趙魏困橫”。被困于張儀提出的“連橫”策略上。
秦佔據今天的陝西、甘肅、四川一帶,趙佔據今天河北南部、山西的中部和北部;魏在河南北部、山西西部和南部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