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

張詠徐達‧顏真卿李揆

張詠徐達

【原文】
張乖崖守成都,兵火之餘,人懷反側。一日大閱,始出,眾遂嵩呼者三。乖崖亦下馬,東北望而三呼,複攬轡而行。眾不敢讙。(邊批:石敬瑭斬三十餘人猶不止,泳乃不勞而定。)
嘗召徐中山王飲,迨夜,強之醉。醉甚,命內侍送舊內宿焉。舊內,上為吳王時所居也。中夜,王酒醒,問宿何地,內侍曰:“舊內也。即起,趨丹陛下,北面再拜,三叩頭乃出。上聞之,大悅。

〔評〕乖崖三呼,而軍嘩頓息;中山三叩頭,而主信益堅。倉卒間乃有許大主張,非特恪謹而已!

【註釋】
嵩呼:三呼萬歲。
上:指明太祖朱元璋。
徐中山王:徐達,死後追封中山王。
舊內:舊的皇宮。
丹陛:宮殿的台階,漆成紅色,故稱丹陛。

【譯文】
宋朝的張詠戍守成都的時候,戰亂剛剛平定,人常有反叛之心。一天舉行校閱,張詠剛剛出現,軍士們立即大聲鼓譟,再三呼叫萬歲,張詠立即下馬面向東北高呼三聲“皇上萬歲”,然後上馬繼續校閱。軍士們見此舉動,不敢再喧嘩。(邊批:石敬瑭遇到類似情況斬殺三十餘人還不能製止,張詠沒費勁就平息了事變)
一次明太祖召徐達飲酒,喝到了夜晚還不停地灌徐達酒。徐達喝得大醉,太祖命令內侍把徐達送到舊內休息。舊內是太祖為吳王的時候所居住的宮殿,半夜徐達酒醒後,問內侍這是什麼地方?內侍回答說:“是舊內。”徐達立即起身,跪在台階上朝北拜跪,三叩首之後才離開了。太祖聽說這件事情之後,十分高興。

〔評譯〕張詠高呼三聲萬歲,平息了軍士們急躁反叛的情緒;徐達三叩首,堅定了太祖對他的信任。這兩個人都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做出了日後對自己影響甚大的決定。看這兩個人的行為,難道僅僅是行事謹慎而已嗎?


顏真卿李揆

【原文】
安祿山反,破東都,遣段子光傳李憕、盧奕、蔣清首,以徇河北。真卿紿諸將曰:吾素識憕等,其首皆非是。”乃斬光而藏三首。
李尚書揆素為盧杞所惡,用為入蕃會盟使。揆辭老,恐死道路,不能達命。帝惻然,杞曰:和戎當擇練朝事者,非揆不可,揆行,則年少於揆者,後無所避矣。”(邊批:佞口似是。)揆不敢辭。揆至蕃,酋長曰:“聞唐有第一人李揆,公是否?”揆畏留,因紿之曰:“彼李揆安肯來耶?”

【註釋】
東都:洛陽。
李尚書揆:李揆性警敏,儀表不凡,善文章。唐德宗時官尚書左僕射。
練:熟悉。


【譯文】唐玄宗時安祿山謀反,攻陷洛陽,命段子光帶著李憕、盧奕、蔣清三人的人頭招降河北一帶的勤王之師。顏真卿對諸將軍說:我認識李憕等三人,這不是他們的頭顱。於是顏真卿斬了段子光,而把李憕、盧奕、蔣清三個人頭藏起來。唐德宗宰相盧杞一向討厭尚書李揆,想刁難他,於是向德宗推薦李揆為朝廷特使,到番邦簽訂盟 ​​約。李揆以年老多病,怕路途遙遠,恐難達成使命為由請辭,德宗也很同情。盧杞說:出使番邦一定要挑選熟悉政務、善於應對的大臣,此事非李尚書不可,如果以李尚書如此年紀還肯為明廷出使番邦,那麼朝中這些比李尚書年輕的,誰敢不為朝廷效命呢?”於是李揆無法再推辭。李揆來到番邦後,番王問:“聽說貴國有位人稱大唐第一的李揆,可是閣下麼?”李揆怕番王會藉故強行挽留,就騙番王說:“那個李揆怎麼肯來呢?”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