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

羅隱‧陸遜孫登

羅隱

【原文】
浙帥錢鏐時,宣州叛卒五千餘人送款,錢氏納之,以為腹心。時羅隱在幕下,屢諫,以為敵國之人,不可輕信。浙帥不聽。杭州新治,城堞樓櫓甚盛。浙帥攜僚客觀之,隱指卻敵,陽不曉曰:設此何用?浙帥曰:君豈不知備敵耶?隱謬曰:若是,何不向裡設之?蓋指宣卒也。後指揮使徐綰等挾宣卒為亂,幾於覆國。

〔評〕邇年遼陽、登州之變,皆降卒為祟,守土者不可不慎此一著。

【註釋】
浙帥錢鏐:時錢鏐為唐鎮海軍節度使,治杭州。
羅隱:唐末名詩人,時在錢鏐幕下為掌書記。
陽:假裝。

【譯文】
錢鏐(五代吳越開國的國王,臨安人,字具美)任兩浙地區軍事首長時,宣州的叛卒五千多人來投誠,錢氏接納了,並把他們當作心腹。當時羅隱(餘杭人,字昭諫)在他的幕下,屢次勸諫錢鏐,說這是敵國的人,不能輕易信任。錢鏐不聽。杭州新建的城牆及望樓都築得很宏偉,錢鏐帶著賓客部屬去參觀。羅隱明知是為了抗拒外敵而建,卻假裝不懂說:“建這些是為了什麼?”錢鏐說:“你不知道要防敵嗎?”羅隱說:“如果為了退敵,為什麼不面向裡建築呢?”暗指宣州叛卒是敵人,後來果然指揮使徐綰等人率領宣州叛卒作亂,吳越幾乎滅國。

〔評譯〕明朝遼陽、登州之變,都是降卒在作祟,防守疆土的人不可不慎防這一點。



陸遜孫登

【原文】
陸遜陸遜多沉慮,籌無不中,嘗謂諸葛恪曰:“在吾前者,吾必奉之同升;在吾下者,吾必扶持之。

(邊批:長者之言。)君今氣陵其上,意蔑乎下,恐非安德之基也!”恪不聽,卒見死。嵇康從孫登遊三年,問終不答。康將別,曰:先生竟無言耶?登乃曰:子識火乎?生而有光,而不用其光,果在於用光;人生有才,而不用其才,果在於用才。故用光在乎得薪,所以保其曜;用才在乎識物,所以全其年。今子才多識寡,難乎免於今之世矣!”康不能用,卒死呂安之難

【註釋】
陸遜:三國吳人,孫策之婿。
諸葛恪:吳人,諸葛瑾之子,諸葛亮之侄。
呂安之難:嵇康與呂安為友,鐘會構陷二人謀反,遂被殺。

【譯文】
陸遜(三國吳人,字伯言)向來深思靜慮,所推測的事沒有一件不應驗。他曾經對諸葛恪(吳人,字元遜)說:“地位在我之上的人,我一定尊重他;在我之下的人,我一定扶持他。

(邊批:智者說的話啊! )如今您的氣勢侵犯地位在您之上的人,又輕蔑地位在您之下的人,恐怕不是安德的基礎。諸葛恪不聽,最後果然被殺。

嵇康(三國魏·銍至人,字叔夜)跟隨孫登(三國魏·汲郡共人,字公和)求學三年,問老師對自己的看法,孫登始終不回答。嵇康臨走前說:“先生沒有什麼話要告訴我嗎?”孫登才說:“你知道火嗎?火一產生就有光,如果不曉得利用它的光亮,跟沒有光亮有什麼差別;就如同人天生有才華,卻不懂得運用自己的才華,如此,跟沒有才華也沒什麼兩樣。所以想要利用火光,必須有木柴,來保持光亮的延續;想運用才華,就要瞭解外在的客觀世界,才能保全自己。你才華高而見識少,在當今這樣的亂世很難保全自己。”嵇康不肯聽,最後死於呂安(三國魏·東平人,字仲悌)之難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