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

吊民伐罪,周發殷湯。

吊民伐罪,周發殷湯。
坐朝問道,垂拱平章。

【譯文】
安撫百姓,討伐暴君,有周武王姬發和商君成湯。
賢君身坐朝廷,探討治國之道,垂衣拱手,和大臣共商國事。

【釋義】
吊民伐罪,周發殷湯

這兩句話引出了中國上古的“三王”,也就是禹王、湯王和武王,他們是夏商周三代之王,也是三個時代的代表。禹王的事蹟將在第三部分談,此處只講湯武二王。

周武王姓姬,名字叫發,所以稱周發。他討伐暴君商紂,建立了周朝,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。他的父親姬昌是商朝的西伯侯,曾被商紂囚禁七年,並沒有對商朝採取軍事報復行動。姬昌著易經,攬人才,使他的屬地周,國富兵強,為武王伐紂積累了本錢。周朝建立以後才被尊封為周文王。

殷湯說的是成湯,成湯姓子,名履,他討伐夏朝暴君桀,建立了商朝。因為他是商朝的第一個君主,年號成湯,故此又被稱作商湯。商湯建都亳(今河南商丘),在位13年。十代以後的商王盤庚遷都殷(今河南安陽),因此商朝的後期也稱為殷商。這裡不稱商湯而稱殷湯,有指整個商朝600年歷史的意思。

“湯武革命”,以暴力手段推翻暴君的統治,打的旗號都是“弔民伐罪”。吊的意思是慰問,“吊民”就是安撫、慰問無辜的苦難百姓。伐是討伐,是上對下、有道對無道的一種暴力行為。討伐罪惡的統治者,就是“伐罪”。

兩句話的完整意思是:安慰無辜的百姓,討伐有罪的統治者,領頭的是周武王發和殷成王湯。

中國文化歷來講究以培養道德來“漸變”,以暴力相加的“突變”必引起一段時間的天下大亂,到時候受害最深的還是老百姓。所以孔子推崇文王的品德,對武王只是承認他劃時代的革命作用。

注意這裡“吊”一字,吊的本義是悼念死者,引申義是安撫活著的人。這個字的甲骨文形義是弓箭。因為遠古人死而不葬,只是放在野地裡用柴薪一蓋,因怕禽獸來吃,所以送喪的親友就要帶弓箭,也是對死者家屬的安慰。

坐朝問道,垂拱平章。

這兩句是對歷史上賢德君主,以王道治國蒞民的描述和寫照。
“坐朝問道”是秦始皇開始的規矩,在此之前稱立朝,後寫為“蒞朝”。君臣上朝都是站著,沒座位,更沒有椅子。椅子在古代叫“胡凳”,漢朝的古人還是席地而坐,以後帶靠背的椅子才從西域傳進來。所以立朝,一是君臣之間的關係平等,君主不過是會議的召集人而已。二是古代生活和政事都很簡單,站著說幾句話就解決問題了。哪裡像今天,政務會議一開就好幾天,不但坐著,還得住在星級賓館裡,肥吃肥喝。

從秦始皇開始坐朝問道,君臣都是坐著,共商國事。君坐臣立的規矩,由宋太祖趙匡胤開始。據傳有一天趙匡胤臨朝,文武群臣起立致敬,要坐下時才發現椅子沒了,讓太監撤走了。
《千字文》的時代是南北朝時期,君臣上殿臨朝之禮還是沿用秦漢之制,所以這裡稱為“坐朝問道”。

“垂拱平章”的意思是垂依拱手,天下太平。這句話語出《書經•武成書》裡有一句話“純信明義,崇德報功,垂拱而天下治”。

垂是垂掛,把上衣掛起來就叫垂衣。拱手是行個拱手禮,表示不做什麼事、不用花什麼氣力就天下太平,無為而治了。

平章是平正彰明。《尚書•堯典》裡有“平章百姓”的話。平的意思是公平正直,章通“彰”,有彰明、顯著、鮮明的意思。

兩句話的意思合起來,就是:
君主坐朝臨政,與群臣共商國事,垂衣拱手,無為而治,天下太平,政績彰明。

這裡要注意的是,“無為之治”不是什麼都不管、聽之任之,那是不負責任、是失職。無為之治是指,一項政令在還沒有實施之前,就要把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切問題和反應都想到,解決方案和防範措施都預先準備好了,出現什麼問題就用對應的解決方案。君主不要沒事找事,政策才不會朝令夕改,民心才能安定。諸葛亮治軍、治蜀都能垂拱平章,不就是因為他事先早已準備好錦囊妙計了嗎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