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榮
【原文】
王振謂楊士奇等曰:“朝廷事虧三楊①先生,然三公亦高年倦勤矣。其後當如何?”士奇曰:“老臣當盡瘁報國,死而後已。”榮曰:“先生休如此說,吾輩衰殘,無以效力,行當擇後生可任者以報聖恩耳。”振喜,翼日即薦曹鼐、苗衷、陳循、高穀等,遂次第擢用。士奇以榮當日發言之易②。榮曰:“彼厭吾輩矣,吾輩縱自立,彼其自已乎?一旦內中出片紙,命某人入閣,則吾輩束手而已。今四人竟是吾輩人,當一心協力也。”士奇服其言。
〔評〕李彥和《見聞雜記》雲:“言官論劾大臣,必須下功夫,看見眼前何人可代者,必賢於去者,必有益於國家,方是忠於進言。若只做得這篇文字,打出自己名頭,毫於國家無補,不如緘口不言,反於言責無損。”此亦可與楊公之論合看。
【註釋】
①三楊:指楊士奇、楊榮、楊溥。為明英宗時內閣學士,也是明朝著名大臣,並稱“三楊”。
②易:輕易,不慎重。
【譯文】
明朝宦官王振對楊士奇等人說:“朝廷的政事多虧三位楊先生的盡心盡力,然而三位先生年紀也大了,不知日後有什麼打算呢?”楊士奇說:“老臣當竭誠報國,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”楊榮說:“先生別這樣說,我們已經老了,無法再為朝廷效力,而是應推舉一些可擔當國事的後輩,來報答聖上的大恩。”王振聽了很高興。第二天,楊榮便上書舉薦曹鼐、苗衷、陳循、高穀等人,這些人依次得到朝廷任用。楊士奇認為楊榮當天不應隨便說那些話。楊榮說:“王振已經很討厭我們了,我們縱然能互相扶持,難道能改變他討厭我們的心意嗎?一旦大內傳出只言片語,要命某人入閣,我們還是會束手無策。可現在這四個人畢竟都是我們的人,大家當同心協力才是。”楊士奇聽後非常佩服他的遠見卓識。
〔評譯〕李彥和《見聞雜記》說:“諫官要彈劾當政大臣,必須先下工夫仔細觀察研究,看看當下誰能接替這個職位,而且必須要比被參劾的人更賢明,必須有益於國家,才算是忠於進諫。如果只是做一篇漂亮文字,打響自己的名頭,對國家沒有絲毫益處,還不如閉口不言,反而可以無損於諫官的職責。”這種說法,可以和楊榮的觀點相互參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