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

耿弇‧韓世忠

耿弇

張步弟藍,將精兵二萬守西安,而諸郡合萬人守臨淄。相距四十裡。耿弇進軍二城之間,視西安城小而堅,臨淄雖大實易取,乃下令,後五日攻西安。藍聞,日夜警備。至期,夜半,弇敕諸將皆蓐食,及旦,徑趨臨淄。半日拔其城,藍懼,棄城走。諸將曰:“敕攻西安而乃先臨淄,竟並下之,何也?”弇曰:“西安聞吾攻,必嚴守具;臨淄出不意而至,必自警擾,攻之,必立拔;拔臨淄則西安孤,此擊一而得二也!若先攻西安,頓耿弇兵堅城,死傷必多,即拔之,吾深入其地,後乏轉輸,旬月間不自困乎?諸將皆服。

【註釋】
西安:縣名,在今山東臨淄西北。
轉輸:糧草供應。

【譯文】
漢光武帝時期,張步的弟弟張藍率領兩萬精兵據守在西安縣,而其他各個郡縣則集結了一萬人在臨淄防守,兩城之間相距有四十裡遠。漢將耿弇率領軍隊來到兩城之間,發現西安縣城雖然很小,但是守備非常堅固;臨淄雖然是個大城,但是防守鬆懈,很容易就被攻佔。於是下令,五天后進攻西安縣。張藍聽說耿弇將要率兵攻城,於是日夜加緊嚴密戒備。到了約定的日子,耿弇下令全體士兵天不亮就吃飯,快天亮的時候,抄小路急行軍,來到臨淄城,只用半天的時間就攻佔了臨淄。張藍驚恐之下,竟然棄守西安縣城逃逸。事後諸將問耿弇:“開始時下令要進攻西安縣,可是卻發兵攻打臨淄城,結果兩城卻一起攻下了,這是為什麼呢?”耿弇說:“西安縣城聽說我軍將要進攻他們,必定會加強防備,但是我軍出其不意地進攻臨淄城,臨淄的守兵一定會因為沒有料到而驚慌失措,因此能立即破城。臨淄城一破,西安城就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,這也就是為什麼只攻一城而得到兩城的原因。如果先攻打西安縣,西安縣城堅兵強,難以奪取,雙方交戰,我軍死傷必定慘重,即使獲勝,我軍深入敵境作戰,後方補給不容易,十天半月之後,難保不會自己陷入困境之中。”諸將聽了之後,都大為佩服。


韓世忠

【原文】
世忠駐鎮江,金人與劉豫合兵分道入侵。帝手劄命世忠飭守備,圖進取,辭旨懇切。世忠遂自鎮江渡師,俾統制解元守高郵,候金步卒;親提騎兵駐大儀,當敵騎。伐木為柵。自斷歸路,會遣魏良臣使金,世忠撤炊爨,紿良臣:“有詔移屯守江。”(邊批:靈變。)良臣疾馳去,世忠度良臣已出境,而上馬令軍中曰:“視吾鞭所向。”於是引軍至大儀,勒五陣,設伏二十餘所,約聞鼓即起擊。良臣至金軍,金人問王師動息,具以所見對。聶兒孛堇聞世忠退,喜甚。引兵至江口,距大儀五裡,別將撻孛也引千騎過五陣東,世忠傳小麾,鳴鼓,伏兵四起。旗色與金人旗雜出。金軍亂,我軍迭進,背嵬軍各持長斧,上揕人胸,下斫馬足。敵披重甲,陷泥淖,世忠麾勁騎四面蹂躪,人馬俱斃,遂擒撻孛也等。

【註釋】
世忠駐鎮江:紹興四年(1134年),韓世忠任建康、鎮江、淮東宣 ​​撫使,駐鎮江。
劉豫:字彥遊,高宗南渡之後,金人冊立劉豫為皇帝,國號齊。
大儀:在今揚州北。
聶兒孛堇:聶兒,人名。孛堇,金部族酋長名號。

【譯文】

南宋的名將韓世忠鎮守鎮江的時候,金人和劉豫合兵分路入侵。宋高宗親筆下詔,命令韓世忠嚴加防備,並希望韓世忠能夠進取。詔書言辭懇切動人,韓世忠於是從鎮江親自率軍渡江,除了命令統制官解元防守高郵,抵禦金人的步兵之外,自己則親自率領騎兵駐守大儀,抵擋金人的騎兵。韓世忠讓人砍伐樹木做成柵欄,阻斷自己軍隊的後退之路,以堅定士兵奮勇殺敵的決心。恰好遇到魏良臣奉命出使金國,於是立即下令撤去炊爨,騙魏良臣說:“有詔書命令部隊移駐防守長江。”(邊批:靈活應變。)於是,魏良臣策馬疾馳而去,韓世忠估算魏良臣已經離開邊境之後,就上馬對全軍的士兵說:“注意看我的馬鞭所指的方向。”於是讓全軍開到大儀地區,排列成了五個軍陣,並在二十多個險要的地方埋伏了士卒,約定以鼓聲為信號出擊。魏良臣到達金人的營地之後,金人詢問魏良臣有關宋軍部署的情形,魏良臣都一一據實回答了。聶兒孛堇聽說韓世忠退兵守江,十分高興,率兵來到江口,距離大儀大約有五裡路。這時副將撻孛也率領一千名騎兵,正經過宋軍五陣的東面。韓世忠傳令小兵擊鼓,埋伏的士兵蜂擁而出,宋軍的旗幟和金人的旗幟混雜在了一起,金兵頓時方寸大亂,宋軍乘勝發起猛烈的進攻,韓世忠更督令背嵬兵每人手持一把長斧,上刺人胸,下砍馬腳,金兵身上穿著笨重的盔甲,陷在泥地裡面,根本沒有辦法揮刀抵抗,這時韓世忠再命令精銳的騎兵從四面八方衝殺陷在泥地裡的金兵,人馬均亡,擒獲了撻孛也等人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