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途滅虢,踐土會盟。
何遵約法,韓弊煩刑。
【譯文】
晉獻公向虞國借路去消滅虢國;晉文公在踐土與諸侯會盟,推為盟主。
蕭何遵循簡約刑法的精神制定九律,韓非卻受困於自己所主張的嚴酷刑法。
【釋義】
假途滅虢
假途滅虢的故事見於《左傳•僖公五年》。虞國與虢國領土接壤,均在今天的山西省平陸縣。晉獻公向虞國借道去消滅虢國,其實在三年前晉侯就向虞借過道,攻佔了虢國的領地下陽,此次是第二次借路。
虞國的大夫宮之奇,看出其中有陰謀,就力諫虞公說:“虢,虞之表也;虢亡,虞必從之。晉不可啟,寇不可玩。一之謂甚,其可再乎?諺所謂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者,其虞虢之謂也。”
宮之奇勸諫虞公說:虞虢兩家表裡相依,是腮幫與牙床、嘴唇與牙齒的關係。唇亡則齒寒的道理,您不是不知道。晉侯的貪心不能放縱,晉侯的野心不得不防。虞公說:不會吧!晉侯與我是同姓同宗,哪能害我呢?宮之奇說:晉虞虢三家都姓姬,你們都是同一個祖宗。晉侯能忍心滅虢國,就不忍心滅虞國嗎?虞公又說:不會吧!我祭祀很虔誠,鬼神一定保佑我的。宮之奇說:鬼神親德不親人,不修德政的祭祀是沒有用的。
虞侯不聽勸諫,宮之奇說:虞國算完了!於是就率領全族人離開了虞國。同年十二月,晉國滅掉了虢國,回兵的路上就把虞國也給滅了。
踐土會盟
踐土會盟的故事發生在晉文公時期,晉獻公晚年,晉國發生了內亂,公子重耳等人流亡國外19年,才有機會重回晉國即位,就是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。
他任用賢良、整頓政治、發展經濟,使晉國的國勢日漸強盛。他效法齊桓公的尊王政策,於西元前636年平定了周王室的內亂,使自己名聲大振。此時齊國的霸業已經衰落了,南方的楚國欲問鼎中原,爭奪霸主的地位。於是晉楚兩軍在城濮(今山東鄄城西南)大戰。
晉文公下令退避三舍,以守當年流亡楚國時的諾言。晉軍才一交手便自敗退,楚人不識是計,中了埋伏,被殺得大敗。晉文公連忙下令,不再追殺。晉軍佔領了楚國營地,將楚軍遺棄下來的糧食吃了三天,才凱旋回國。
僖公28年晉國打敗楚國的消息傳到周都洛邑,周襄王和大臣都認為晉文公立了大功,周襄王還親自到踐土(今河南原陽西南)慰勞晉軍。晉文公也趁此機會,在踐土召集諸侯會盟。就這樣,晉文公憑藉自己的實力,繼齊桓公之後,成為五霸的第二位。
今天河南省滎陽縣西北還有一個踐土台,就是當年踐土會盟的遺址。盟是會意字,其字形下面是個接血的盤盂,上面是個明字,表示在神前發誓,明志結盟的意思。古人是歃血為盟,歃血是在盟會時,喝一點牲血,或含一點在口裡,表示誠意。以後發展成在嘴唇塗上牲畜的血,現代是割自己的血喝血酒,以示信守誓言的誠意。
以上幾節講的故事為了證明,春秋五霸有謀臣,戰國七雄有策士,以示群英薈萃的意思。
何遵約法,韓弊煩刑。
這兩句話引出歷史上的另外兩個名士:蕭何與韓非。
蕭何是漢初三傑之一,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治國良相,曾與張良、韓信、陳平等人一起輔佐劉邦戰勝了楚霸王項羽,建立了漢朝。
他原是沛縣豐邑(今屬江蘇豐縣)人,《史記•蕭相國世家》和《漢書•蕭何傳》都有記述他的事蹟。司馬遷評價他說:“以文無害”“奉法順流”,因蕭何遵循簡約的原則,制定了漢律九章,故稱“何遵約法”。
西元前207年八月,劉邦進兵武關,趙高殺了秦二世,派人來接洽投降的事,條件是要封他為關中王。劉邦沒有答應,趙高不久也被秦王子嬰殺死了。
十月,劉邦進軍咸陽附近的霸上。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,就乘了素車白馬,帶著玉璽親自到霸上向劉邦投降。劉邦一進阿房宮就不想再出來了,樊噲、張良再三勸說,劉邦才回兵霸上。
《史記•高祖本紀》記載,劉邦還軍霸上,召諸縣父老豪傑曰:“父老苦秦苛法久矣,誹謗者族,偶語者棄市。吾與諸約,先入關者王之,吾當王關中。與父老約法三章耳:殺人者死,傷人及盜抵罪。”劉邦只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,其餘秦朝的法律一概廢除,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。
漢朝建立以後,蕭何負責制定法律。《漢書•刑法志》說他收拾秦法,“取其宜於時者,作律九章”。可見漢律乃承秦律,秦律又是商鞅根據《法經》化法為律以後,逐漸發展而成的。漢朝初興之時,本應一切從簡,所以立法三章。“其後四夷未附,兵革未息,三章之法不足以禦奸,於是相國蕭何捃摭秦,取其宜於時者,作律九章。”
韓弊煩刑
韓非子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,刑名學派的大家,關於他的身世《史記•老子韓非列傳》中記載得非常清晰。
“韓非者,韓之諸公子也。喜刑名法術之學,而其歸本於黃老。非為人口吃,不能道說,而善著書。與李斯俱事荀卿,斯自以為不如非。非見韓之削弱,數以書諫韓王,韓王不能用。於是韓非疾治國不務修明其法制,執勢以禦其臣下,富國強兵而以求人任賢,反舉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實之上。以為儒者用文亂法,而俠者以武犯禁。寬則寵名譽之人,急則用介胄之士。今者所養非所用,所用非所養。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,觀往者得失之變,故作孤憤、五蠹、內外儲、說林、說難十余萬言。然韓非知說之難,為說難書甚具,終死於秦,不能自脫。”
韓非本是韓國的貴族子弟,有口吃的毛病,不善於講話,卻擅長於著書立說。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,李斯自認為學識比不上韓非。
韓非看到韓國漸漸衰弱下去,屢次上書韓王,無奈韓王不納。
韓非痛恨治理國家不致力於修明法制,不能憑藉君王的權勢來管理部下,不能任用賢能之士富國強兵,反而任用誇誇其談、對國家有害的文學遊說之士,並且讓他們的地位高於講求功利實效的人。
他認為文人用文字鑽國家法律的空子,遊俠靠武藝違犯國家禁令。國家太平時,君主寵信那些徒有虛名的文人,形勢危急時,又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。
現在國家養的人並不是所需要的,而要用的人又不養,所以寫下《孤憤》《五蠹》《內外儲》《說林》《說難》等十余萬字的著作。他的著作傳到了秦國,秦始皇一見如獲至寶,立即攻打韓國,為的就是要韓非。
韓非一到秦國,秦始皇即與他日夜長談,非常喜歡他。秦朝制定和實施的各項政策,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韓非子的理論制定的。
還沒等始皇重用韓非,李斯、姚賈等人因嫉妒而譭謗韓非,說:“韓非本是韓國的貴族後裔。現在大王要吞併六國,韓非到頭來還是要幫助韓國的。如果大王不用他,再放他回去,這是自種禍根啊,不如以過法誅之!給他隨便加個罪名,處死算了。”
秦始皇以為此話有理,就下令有司給韓非定罪。李斯乘機給韓非送去了毒藥,叫他自殺。韓非想要當面向秦王述說是非,又見不到。韓非悲憤交加,在獄中服毒自盡而亡。秦王下令後即悔,馬上派人去赦免他,可惜韓非已經死了。
韓非子最終死在自己制定的煩苛的刑法之下,司馬遷說他“明知遊說帝王之難,還寫了部《說難》的專著,但他本人卻逃脫不了遊說君主的災禍”,所以稱為“韓弊煩刑”。弊就是自弊,自己倒斃、死亡的意思。
這幾句話的白話意思,就是:
晉文公、楚莊王先後稱霸,
趙國、魏國首先受困于連橫的策略。
晉國向虞國借路去消滅虢國,
結果連虞國也一起給消滅了。
晉文公在踐土召集諸侯歃血會盟。
蕭何遵奉漢高祖簡約的律法制定九章,
韓非卻自死在他自己主張的苛刑之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